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译 文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道德的关键在于端正自己的心志,是因为心里产生愤怒,就不能够做到心志端正;心里有了恐惧,就不能够做到心志端正;内心沉溺于享乐,就不能够做到心志端正;内心有忧虑,就不能够做到心志端正。 内心不安定,心思不集中,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看到了东西,却像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声音,却像没有听见一样;在吃东西,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德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
解 读
修身在正其心
本章是阐释正心对于修身的重要性。儒家认为正心是诚意之后的进修阶梯。诚意是意念真诚,不自欺欺人,一切行动皆发自内心。但是仅仅有诚意是不够的,因为诚意可能被喜、怒、哀、乐、惧等情感支配役使,使你成为感情的奴隶而失去控制,做事“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因此,儒家修身讲究在“诚其意”之后,还必须要“正其心”,也就是要以端正的心思,即理智来驾驭感情,进行调节,以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集中精神修养品性。
需要指出的是,儒家所讲的理与情、正心和诚意绝对不是相互对立、互不相容的。儒家认为喜、怒、哀、乐、惧等情感都是人心所不可缺少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对这些情感进行反思,任由其左右我们的行动,那我们就会沦为情感的奴隶,难以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因此,所谓正心绝对不是要求人们完完全全摒弃喜、怒、哀、乐、惧等情感,不是绝对的禁欲,而只是强调要通过理智来克制、驾驭情感,使心思不被情感所左右,从而做到情理和谐地修身养性。
也就是说,“修身在正其心”,不外乎是说要心思端正,不要三心二意,不要被各种情感所支配役使,而要以理智来驾驭调节情感,以保持平和的心态,集中精神修养品性。
评 述
- 宣城公租房申请条件-宣城公租房买卖政策[图]
- 然而争强好胜之人却说不是这样贪则好胜虽然听说过谦让的风气但心[图]
- 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力的跃进是从铁器的使用开始的中国什么时候正式[图]
- 殷人已有典册可作教材《尚书·多士》“唯殷先人有典有册”笔册工[图]
- 咒念咒即诵念施法的口诀逡(qūn)巡迟疑犹豫洁持洁以持之即以[图]
- 上编,论源流第一章,词曲的特性和两者的差别词和曲都是先有了调[图]
- 古人经常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来教育感化那些作恶之人虽然现实之[图]
- 陈孔硕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凡君子之道其推行之序皆然《中庸》举《诗[图]
- 荆王元景太宗弟李元景唐高祖第六子武德三年 封为赵王八[图]
- 黄鹄(hú)天鹅衡同“荇(xìnɡ)”水草翮(hé)鸟翅上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