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章(修身)本章论述贵身爱身之道重在修身得宠则喜为上受辱则
十三章(修身)本章论述贵身爱身之道,重在修身。得宠则喜为上,受辱则悲为下,本是世人常情,然而老子却认为得到宠辱和失去宠辱,都感到惊恐,的确发人深醒!在老子看来,宠也罢,辱也罢,都是因名利之类的身外之物而造成的后果,都会由此带来祸患,即有祸患是因为有私利,无私利则无祸患,因此,作为行道者应该无私无欲,清静无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如果有了宠辱之类的情况发生,就会惊恐不安,反身自责。所以,抛弃私利,贵
十三章(修身)
本章论述贵身爱身之道,重在修身。
得宠则喜为上,受辱则悲为下,本是世人常情,然而老子却认为得到宠辱和失去宠辱,都感到惊恐,的确发人深醒!在老子看来,宠也罢,辱也罢,都是因名利之类的身外之物而造成的后果,都会由此带来祸患,即有祸患是因为有私利,无私利则无祸患,因此,作为行道者应该无私无欲,清静无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如果有了宠辱之类的情况发生,就会惊恐不安,反身自责。所以,抛弃私利,贵身爱身才是为道根本。只有贵身爱身,才能全性保真,傲然独立,维护自己的人格和自尊,遵循自然规律,承担大任。
宠辱若惊(1),贵大患若身(2)。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3),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4)?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5)。
(1) 宠辱若惊:得宠和受辱就感到惊恐不安。若,则,就。
(2) 贵大患若身:重视自己的身体如同重视祸患一样。联系下文,意在强调重视自己的身体,所以提前。若,如。
延伸阅读:
- 宣城公租房申请条件-宣城公租房买卖政策[图]
- 然而争强好胜之人却说不是这样贪则好胜虽然听说过谦让的风气但心[图]
- 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力的跃进是从铁器的使用开始的中国什么时候正式[图]
- 殷人已有典册可作教材《尚书·多士》“唯殷先人有典有册”笔册工[图]
- 咒念咒即诵念施法的口诀逡(qūn)巡迟疑犹豫洁持洁以持之即以[图]
- 上编,论源流第一章,词曲的特性和两者的差别词和曲都是先有了调[图]
- 古人经常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来教育感化那些作恶之人虽然现实之[图]
- 陈孔硕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凡君子之道其推行之序皆然《中庸》举《诗[图]
- 荆王元景太宗弟李元景唐高祖第六子武德三年 封为赵王八[图]
- 黄鹄(hú)天鹅衡同“荇(xìnɡ)”水草翮(hé)鸟翅上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