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黄石KTV招聘网 > 黄石热点资讯 > 黄石励志/美文 >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秦国的农田水利工程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秦国的农田水利工程

2022-09-08 01:54:29 发布 浏览 671 次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秦国的农田水利工程。

除了郑国主持开通的“郑国渠”之外,秦国还兴修了一个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这便是至今犹存的都江堰。

攻取巴蜀是秦国扩张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为秦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成都平原是巴蜀重要的农耕区,面积将近三千平方公里,这里有平整的地形,肥沃的土壤,自然条件相当好,但饱受水灾与旱灾之害。问题出在岷江这条河流。由于巴蜀是盆地地形,四周高而中间低,当雨季到来时,岷江的水位暴涨,由上游奔腾而下,来势凶猛,往往酿成水灾。故而如何解决岷江灾害,关系到成都平原的经济民生。

为了解决岷江水患,秦昭王任命精通水利的李冰为蜀郡太守,主持水利工程建设。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李冰与他的儿子多次前往察看地形,研究各种方案。经过反复推敲后,李冰决定采用分流的方法。

他把工程地址选择在灌县一带,这里正好是岷江从山区流向平原的交界地带。具体的做法是在岷江河道内修一分水建筑工程(称为分鱼嘴),江水流至此便一分为二,一条称为内江,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另一条称为外江,是岷江的主河道。在内江河道,开凿一个人工口道称为宝瓶口,河水经此流向灌溉区。那么,如何保证洪水时,大部分的水从外江泄洪而不至于引起内江水患呢?李冰别出心裁,他在分鱼嘴与宝瓶口之间修了一条飞沙堰,这道堰的作用是内江水位过高时,便漫过飞沙堰泻入外江,以确保内江水位保持在安全的水平。

都江堰的构思巧夺天工,堪称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史上的代表作。这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改变了成都平原的面貌,超过三百万亩的农田得到灌溉。在水灾时,泻洪于外江,在旱灾时,引导水流向内江,保障农业用水。长期以来困扰农业生产的水、旱灾害,由此大大缓解。有了李冰的都江堰,巴蜀才能真正成为天府之国。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都江堰从修建到现在,历时两千多年,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生命力超越了时代,李冰父子早已长眠地下,而他们的伟大杰作,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都江堰见证了秦国的科技实力与强大的生产力,故而秦国能夺取天下,靠的不全是武力,更有武力之外的文化因素。

秦国水利的发达,与重农思想密不可分,“农”与“战”的重要性是等同的,这也是商鞅变法中的一个基本思想。

秦在农业技术上的创新与发展也是可圈可点的。在《战国策》一书中有如下一段话:“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列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把秦国无敌归结为四个方面:农业发达,水运发达,士卒强悍,政令严格。其中农业发达的象征便是“牛田”,即大规模使用牛耕,农业生产力大大提高。另外,铁制农具的使用也相当普遍。在吕不韦主持编撰的《吕氏春秋》一书中,有几篇专门论述农业的文章,基本上可视为当时农学的最高水平。在先秦,农业是最重要的经济部分,哪个国家在农业上领先,就在经济上领先于对方。

经济实力支撑着秦国庞大的军事开销。在战国晚期,秦与赵的长平之战,秦与赵的邯郸之战都旷日持久,经年累月。远离国门作战的秦军,对后勤补给的需求巨大,若没有强大的经济后盾,这种战争是不可想象的。另外,秦国对付东方诸国的另一法宝,便是以大量金钱搞间谍战,秦国的情报部门之所以捷报频传,不只因为效率高,也是因为财大气粗。

(三)军事上的优势

为什么秦国能在军事上取得压倒性的优势呢?战国七雄都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在军事上都有过鼎盛的时代,何以秦国能笑到最后呢?

魏、赵、韩三国都是从晋国分裂出来的,在春秋时代,秦国基本上不是晋国的对手。甚至到了晋国分裂后,一个魏国也把秦国打得丧权辱国。楚国是春秋时代的霸主之一,实力也比秦国强,齐国在威王、宣王时代实力也不逊于秦国。秦人虽然悍勇,但仅仅从悍勇这方面看,显然支撑不住一个军事大国的重量。

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大,与这个国家的政治稳定是分不开的。从战国史来看,秦国军事力量的崛起,始于秦献公。在秦献公之前,秦国政局动荡,秦怀公、秦出公均死于政变。从秦献公到秦王嬴政,秦国政局虽有小波澜,但总体上是很稳定的,这也给秦国军事力量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土壤。不可忽视的一点是,自秦献公始,历代秦国君主都很有作为,没有出现一个昏君,这是很重要的。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