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王元景:太宗弟李元景,唐高祖第六子。武德三年(620)封为赵王,八年(625)授安州都督。贞观初,历迁雍州牧、右骁卫大将军。十年(636)徙封荆王,授荆州都督。高宗即位,进位司徒。永徽四年(653),坐与房遗爱谋反赐死,国除。汉王元昌:太宗弟李元昌,唐高祖李渊第七子,武德三年(620)封鲁王,贞观十年(636)封汉王。书法受之史陵,祖述羲、献,在童年已精笔意。善行书,又善画马,笔迹妙绝。因参与太子李承乾谋反,十七年(643)被赐死。
东平:即东汉东平王刘苍。刘苍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儿子,建武十五年(39)封东平公,十七年(41)进爵为王。刘苍博学多才,东汉明帝刘庄对他很器重,每次外出巡视,都把京城交给他管理。刘苍虽然地位很高,却毫无骄奢淫逸的贵族习气,而且很关心百姓的生活,为东汉初年的太平盛世作出了重要贡献。河间王:即西汉河间王刘德,汉景帝的儿子,武帝异母兄。以皇子的身份受封为河间王。他喜好儒学,为王二十六载,始终没有卷入诸王争权的政治漩涡,而将其毕生精力投入了对中国文化古籍的收集与整理,一时之间刘德贤名传遍天下。后刘德因遭武帝猜疑,终忧悒成疾而死。汉武帝念其功劳,遂赐谥为“献王”。
楚王玮:指西晋楚王司马玮,字彦度。晋武帝第五子。初封始平王,后徙封于楚,都督荆州诸军事。武帝死,入朝为卫将军,与贾后合谋除杨骏。汝南王司马亮辅政,司马玮又与贾后合计捕杀司马亮。贾皇后恶亮又忌玮,于是使惠帝为诏,言楚王矫诏害亮,且欲诛朝臣,图谋不轨,被下廷尉,遂斩之。
郭林宗:东汉郭泰,字林宗,太原郡介休(今山西介休)人。郭泰素有大志,就读于成皋屈伯彦门下。三年之后,竟博通各种典籍。有弟子千人,名震京师,士林以为典范。黄叔度:东汉黄宪,字叔度,汝南慎阳(今河南正阳)人。叔度家世代贫居,自幼苦读经书,遂成饱学之士。他德才非凡,为天下名士所敬服。
实封:古代封建国家名义上封赐给功臣贵戚食邑的户数与实际封赏数往往不符,实际上赐与的封户叫实封。
贞观十年(636),太宗对荆王李元景、汉王李元昌、吴王李恪、魏王李泰等人说:“自汉朝以来,皇帝的兄弟和儿子受封王爵、享受荣华富贵的人非常多,只有汉朝的东平王、河间王名声最好,能保守自己的俸禄和地位。像晋朝的楚王司马玮之类,国灭身亡的不止一例,都是因为生长在富贵当中,喜好骄纵淫逸所造成的。你们应该以之作为鉴戒,好好想一想。选择贤良的人做你们的师傅和朋友,你们必须接受他们的谏诤,不得自以为是、独断专行。我听说以德服人,确实不是虚妄的说法。最近我曾梦见一个人他自称是虞舜,便不禁肃然起敬,这难道不是因为崇慕他的德行的原因吗?如果当时梦见的是桀、纣,我一定会拿刀去砍他。桀、纣虽然是天子,现在如果将某人称作桀、纣,此人必定会大怒。颜回、闵子骞、郭林宗、黄叔度虽然都是普通百姓,现在如果称赞某人与这四位贤人相似,此人必定会非常高兴。由此可知人立身处世,最可贵的是德行,何必要讲荣华富贵。你们位列藩王,衣食有封地食邑做保障,要是能勤修德行,岂不是更完善了吗?况且君子和小人本来就不是固定不变的,做善事就是君子,做恶事就是小人。你们应当自己克制私欲,刻苦自励,使每天都能听到你们的善事,不要放纵情欲,使自己陷入刑罚之中。”
规谏太子第十二
本篇主要是记述了太宗选择贤臣来规谏教育太子李承乾的事迹。李承乾是唐太宗的嫡长子。武德九年(626)十月,太宗刚刚即位,便将年仅八岁的李承乾立为太子。幼年的李承乾聪明伶俐,太宗对他很是喜欢,并选择德高望重的大臣做他的老师,严格教导。他们引经据典,以古为鉴,谆谆教诲,忠直忘私,得到了唐太宗的支持和褒奖。一开始,李承乾积极上进,能识大体,颇得太宗和朝廷大臣的好评。但由于李承乾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自幼养尊处优,喜好声色,沉溺于畋猎,慢慢地沾染了不少坏习惯,生活日益荒唐颓废。李百药、孔颖达、张玄素、于志宁等大臣,恪尽职守,用历史上许多经验和教训屡屡直言规劝太子,可惜的是这些规谏不被太子李承乾所采纳。太宗的期望变成了失望,太子李承乾渐被疏远,最终酿成政变阴谋,被废黜至死。太子是一国的储君,是皇位的法定继承人,贤良与否,事关重大。李承乾虽因不听规劝终遭废黜,但贞观君臣对教戒太子的高度重视还是值得称道的。
贞观五年,李百药为太子右庶子。时太子承乾颇留意典坟,然闲宴之后,嬉戏过度。百药作《赞道赋》以讽焉,其词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