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黄石KTV招聘网 > 黄石热点资讯 > 黄石励志/美文 >  (五)现存《心经》的梵文本和英文版梵文本主要有尼泊尔发现的广

(五)现存《心经》的梵文本和英文版梵文本主要有尼泊尔发现的广

2022-11-05 22:28:30 发布 浏览 911 次

(五)现存《心经》的梵文本和英文版

梵文本主要有尼泊尔发现的广本和日本保存的各种传写模刻的小本两类。1884年,马克斯·穆勒(Max Muller)与南条文雄共同校订了广、小两类《心经》梵文本。十年后,也就是1894年,穆勒将《心经》梵文本翻译成英文版并编入《东方圣书》。除此之外,《心经》的英文版还有英国佛教学学者比尔(Samuel Beal)的译本,这一译本的经典原文是依据玄奘译本,出版于1864年。

以上是心经的诸多译本,这其中,玄奘法师的译本最为简明扼要、流传最广。本书译注所依据的原文就是玄奘译本。

《心经》的注疏本极多,相传有二百余种,仅中国撰述者即有四十余种。比较重要者有:唐新罗僧人圆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赞》一卷,慧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疏》一卷(发现于敦煌),窥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二卷,法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一卷,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一卷,宋智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疏》一卷等;印度方面有提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一卷;日本则有空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秘键》二卷,最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一卷,真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释》一卷,宗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一卷等。

三、译者

本书所使用的《心经》是玄奘译本,该本译者为唐代高僧玄奘法师。

玄奘法师俗姓陈,名袆,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生于600年(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卒于664年(唐高宗麟德元年),其传记载于唐释道宣所撰《续高僧传》卷四。

玄奘幼年受父亲的教育和次兄的影响,十三岁就在洛阳出家。十七岁随次兄离开洛阳到长安。不久,又过剑阁去蜀,从师学经,并受戒律。二十五岁,离蜀下荆州,然后,又到河北赵郡,转相州。二十八岁,又回到长安。在这十五年间,他访遍了当时的名僧大德,读完了当时所有的佛教经典,仍觉得不能通达,疑问颇多。这时,他听印度来华僧人明友谈到,印度那烂陀寺讲学的盛况非凡以及经典《瑜伽师地论》,便下决心赴印度留学取经。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玄奘这一年二十九岁。他上书朝廷,请求去印度留学取经,官员却不为他引荐通报。于是,他就在长安向西边来的人学习语言,准备找机会西行。次年,中国北方遭受霜灾,朝廷准许让僧俗人等到丰收的地方寻找食物。玄奘就混杂在饥民中西行,经姑臧,出敦煌,次年到达高昌国。然后,在高昌国王及皇太后的资助下,他继续向西南行进,用了三年时间,经历了十六个国家,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在三十三岁时,到了东印度摩伽陀国的那烂陀寺。

那烂陀寺是当时印度佛学的中心,主持者是当时印度著名的佛学大师戒贤,据说他已经一百零六岁了。相传,戒贤寿命如此长,是为了等待玄奘的到来,称为“留寿”。玄奘到那烂陀后,曾往王舍城瞻仰佛教胜迹。随后,他回到那烂陀寺学习佛学。他用了五年的时间,学习了《瑜珈》、《正理》、《显扬》、《因明》,《集量》、《中论》、《百论》等经典。然后,他又辗转到南印度、西印度、北印度,沿途求教访学名师。又用了五年,玄奘返回到那烂陀寺。至此,玄奘对于全部印度的佛教文化,包括印度古代婆罗门吠陀经典、佛教大小乘各派经典、因明学(逻辑学)、声明学(音韵学)、医学、工艺学都有了系统的学习。

玄奘在那烂陀期间,曾参与过多次佛学辩论。比如有个外道信徒来到那烂陀寺,写了四十条意见,要求与之辩论,声称若有破一条者,则斩首服输。按当时的风俗,辩论败了是要骑在驴上,用粪便浇顶,当众屈服,永为奴隶。玄奘出来驳倒了他,也就是著名的《制恶见论》。后来,玄奘受到印度戒日王的接见。他为王讲了《制恶见论》,又介绍了唐朝的《秦王破阵曲》。还为鸠摩罗国的童子王写了讲解佛教教义的《三身论》。戒日王在曲女城召开了万人大会,命众僧辩论教理。玄奘登台讲演,辩论所向披靡。十八天后,无人再敢应战,玄奘誉满全印度。

年(贞观十七年),玄奘四十四岁,辞戒日王东归。度雪山,越葱岭,到于田,上表朝廷请求返回长安。两年后,玄奘于645年(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四日到达长安。当时,玄奘归来在长安造成了极大的轰动,道俗数十万人到京西迎接。使他不得不绕道西南朱雀门进城,结果沿途二十余里依然有很多人争相拜谒。

后来,在太宗的支持下,玄奘先后在弘福寺、玉华宫、慈恩寺开了译场。从贞观二十年,到高宗麟德元年,前后十八年,玄奘集中精力讲经、译经,共译出带回的佛经73部,1330卷,还把《老子道德经》译成了梵语。不论在数量上、质量上,他的成就都超过了前人。由他本人口授、门人辩机记录的《大唐西域记》,记述了他的经历见闻,其中亲到者110国,述及者130国,是研究西域及印度古史的可靠史料,至今仍被学界所重。他的佛教哲学思想,则集中在他六十岁时译出的《成唯识论》。这部书是以印度护法大师的著作为主,糅合了印度十家解释唯识论的著作而成,也有玄奘自己的见解。

年,玄奘六十五岁,他预感自己即将圆寂,就召集弟子,询问他们是否还有关于佛学的疑问。二月五日中夜,弟子们问:“和尚决生弥勒前不?”答曰:“决定得生。”说完,玄奘气绝神逝。

四、内容旨要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