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我们的力量,承担道义的责任
乐善好施是修德正心的具体体现,是修己利人的善良行为,是美好品德和仁爱之心的自然流露。
严世期,南朝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心性善良,热心帮助周济穷人。同乡张迈等三人,家境贫困,无以为生。时值灾荒,他们生子无法养活,准备抛弃。严世期知道后,给他们分别送去衣服、粮食,在他的接济资助下,三家得以度过灾荒,孩子得以长大成人。
灾荒年景,人们都外出逃荒要饭,而老弱病幼只能困守在家。同乡之中潘伯等十五人先后被饿死。因为其家人不知下落,无人给他们安葬,严世期便买来棺材安葬死者,并且收养照顾他们的孩子。
元嘉四年,朝廷赐匾给严世期,上写“义行严氏之闾”,予以表彰,并且免除他应服的徭役和十年的租税,以嘉奖他乐善好施的德行。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恶]厌恶,憎恨。
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反感前人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后来者;如果反感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憎左右和你相处的某些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与你共事的人;如果厌憎你的同事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左右和你相处的人。这就叫做道德上的规范和示范作用。
朱子说:“如不欲上之无礼于我,则必以此度下之心,而亦不敢以此无礼使之。不欲下之不忠于我,则必以此度上之心,而亦不敢以此不忠事之。至于前后左右,无不皆然,则身之所处,上下、四旁、长短、广狭,彼此如一,而无不方矣。彼同有是心而兴起焉者,又岂有一夫之不获哉?所操者约,而所及者广,此平天下之要道也。”
什么才是我们值得为人所称道的
礼仪法度,不仅是一个人生活的规范,也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而且更是人与人之间的根本秩序。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有自我反省的能力,不断地自觉积累,实现人格的提升。
人具有与生俱来的善良的天性,是道德的主体。但更重要的是,人必须进行后天的磨炼和砥砺,使自身的道德品行日趋高尚,臻于完美。因为,人总是时时受到各种私欲的诱惑,从而会在不经意间被欲望所俘虏,做出不合规范的事情,而致使纯真的本性受到玷污。因此,在人世间生存,就应当时时注意向各种人学习,借鉴他们的优长,从而使自己能够优游自如地处在人际关系的漩涡之中,并使自己的人格日趋完美,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留下为人所称道的德行。
为人大度谦让,为官清廉正直